
2019年4月20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联合主办的“手工业考古•丰镐论坛—以商周制陶业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举行。与会代表参观了大原村南制陶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工作站内考察了制陶遗址出土遗物。郑建明教授参加会议并做了题为《从装烧工艺看北方出土先秦原始瓷产地》主题发言。

发言从装烧工艺的角度👰,讨论了北方先秦原始瓷产地问题🧑🏼✈️🤹🏼♀️。2018年11月👮🏼♂️,杭州南宋博物馆展出了包括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大司空村墓地与妇好墓、鹿邑长子口墓、平顶山应国墓地、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北赵晋侯墓地、陕西沣西张家坡墓地、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叶家山墓地🧜🏽♂️、山东藤州前掌大墓地等在内的北方地区出土44件原始瓷器,其中豆21件,尊15件👩🏽🦱,罐7件🧝🏻,簋形器1件,基本代表了先秦时期北方出土的原始瓷基本面貌🐦⬛。他观察发现这些原始瓷的装烧工艺痕迹主要保存在底部。以北赵晋侯墓地地✋🏽、沣西张家坡等为例, 21件豆,除了5件因为豆柄残缺外,其余16件器物足端均呈生烧状👨🏻🍳,或生烧较严重而豆侧一侧下半部均无釉并呈土黄色,或轻微生烧而仅在足端略呈土黄色🥝,整个豆柄青釉较佳🧗🏿♂️。44件原始瓷🙍🏻,除5件豆与1件尊底部不完整而不能确定其装烧的痕迹之外🐭,其余38件器物🚮,无论是圈足器还是圜底器,足端一侧均存在着生烧的情况;有的生烧明显而整个圈足釉不佳🧝🏽♀️,一侧足端生烧更明显✭;有的包括圈足在内均烧造较佳而仅一侧足端略呈生烧的土黄色;还有的介于两者之间,一侧生烧无釉,另外一侧釉较好🙇🏻;这与这一时期窑炉技术的不稳定与窑温有较大起伏情况是吻合的。
他对南方先秦时期原始瓷装烧工艺的观察发现,龙窑的基本特征与装烧工艺是🙆🏽♂️:窑炉呈斜坡状、底部早期铺粗的砂土粒、春秋战国时期铺细沙🧇;器物要在斜坡状的龙窑炉里放置稳定必须上坡插入沙土中🥯;由此带来器部底部一侧会生烧。战国支烧具的出现代表着新的烧造技术,器物底部的生烧现象随之消失◀️。因此,战国以前,在南方斜坡状的龙窑炉里直接着地烧造的器物👇🏻,通常是底部或足端一侧生烧。南方无论是遗址还是墓葬中出土的战国之前原始瓷均具有这一特征。这一特征与以上北方地区出土原始瓷观察到的特征相同。因此🫴🏻,从装烧工艺上看,北方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原始瓷应该是南方的龙窑炉里面烧造的🪳。
